公告內容
                            飲食健康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1.葉酸跟胎兒發育有關,從受精卵、胚胎到形成胎兒都需補充,育齡婦女每日建議攝取400 微克葉酸,準備懷孕婦女則在受孕前一個月至懷孕    期間,每日攝取600 微克的葉酸,哺乳婦建議每日攝取500 微克的葉酸。
資料來源:孕婦衛教手冊P.34/食在好孕 吃對營養寶媽都健康P.10-11詳全文 
老人健康 年紀大了,跌倒是難避免的?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長者跌倒是可以避免的,只要一些小改變,就可以讓長輩避免陷入跌倒的危機。詳全文 
生活健康 廚房神器不沾鍋!烹調牢記四大要點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金屬材質具有耐熱、耐摔、耐磨、導熱佳等特性,因此廣泛作為烹飪器具與食品盛裝之用途。然而,金屬材質加熱時,經常會與食品產生沾黏問題,因此有不沾塗層產品問世,也就是大家經常聽到的「不沾鍋」。到底不沾鍋的原理是什麼?如何正確使用?就讓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來為民眾解惑吧! 一、避免高溫空燒  二、避免物理性破壞  三、詳加閱讀使用說明及注意事項  四、定期汰換更新  詳全文 
嬰幼兒健康 小兒用藥該不該磨成粉?藥師表示:不主動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許多家長到藥局櫃台幫小孩領藥後經常會立刻詢問:「怎麼沒有磨粉呢?」多數民眾可能不清楚藥品磨粉的影響,以下由食藥署與您分享「小兒磨粉」小知識! 
藥師不主動將藥品磨粉的考量  一、破壞藥品安定性: 藥品研發時,會考量其特性來設計合適的劑型,以符合藥品安定性、避免吸潮與變質等,確保可達預期藥效。藥品成分原本受到層層包裹,若磨成粉暴露在空氣中,易使藥品不安定且不易保存。 二、產生交互作用: 數種藥品混合磨粉,容易造成不同藥品間的物理、化學及藥理因子互相影響,可能影響療效。 三、共用磨粉器具及分包機: 藥師磨粉後,雖會清潔,但難免有前次磨粉後的微量殘留,可能造成藥品間相互污染。 四、藥品味道不佳、刺激腸胃道: 為增加服藥順從性,藥品會設計可掩蓋藥味及防止局部腸胃道刺激的劑型,磨粉後可能破壞該劑型而造成不適的反應,如噁心嘔吐等。會降低服藥順從性,造成治療效果不彰。
不適合磨成粉的藥品  ①易潮解: 有些藥品容易吸溼,建議服用前再自行磨粉即可。 ②刺激性高: 有些藥品不僅不能磨粉,而且須服用大量水份及維持直立姿勢,避免刺激腸胃道黏膜或口腔黏膜。 ③味道苦: 磨粉後易使服藥意願降低,服藥順從性變差。 ①軟膠囊: 內容物往往是液體,不適合磨粉。 ②腸溶錠、口溶錠: 此類藥在磨粉後會在胃部就被破壞,無法到達特定部位吸收,使得吸收藥量減損、降低療效、甚至達不到作用的部位。 ③緩釋劑型: 磨粉會破壞該劑型控釋方式,使得藥品迅速釋放,造成血中濃度上升太高,超過適當範圍,增加副作用的發生機會。 詳全文 
疾病健康 吃檳榔吐掉檳榔汁,就不會得口腔癌嗎?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證實「檳榔是一級致癌物」,即使不含任何添加物也會致癌!提醒民眾切勿以為吃不多、吐掉檳榔汁就不會罹患口腔癌,其實檳榔含有檳榔素(arecoline)和檳榔鹼(arecaidine),根據研究指出:於嚼檳者的唾液可發現致癌物質N-亞硝胺(N-Nitrosamines),而此致癌物質是由檳榔素與亞硝酸鈉反應所形成。 詳全文 
食安健康 DIY「豆腐乳」樂趣多?專家:不建議自行製作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網路上有許多製作豆腐乳的教學影片,讓不少民眾也躍躍欲試。陳建利助理教授提醒:環境中有很多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若自行製作時,產品受壞菌污染,很難直接以肉眼判斷,且製作時很難精確掌控溫度等發酵條件,也不容易控制成品品質。
      另外,網路上販售的自製豆腐乳菌種無法鑑別菌株的安全性,有些麴菌雖能發酵成功,但也可能會產生毒素,因此不建議民眾自行製作。
多吃豆腐乳保健康?淺嚐即止,避免身體負擔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