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內容
                            飲食健康 蔬菜吃不多,以水果替代可以嗎?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雖然蔬菜和水果都具有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但水果含有較多的果糖與葡萄糖,因此熱量較蔬菜高,若以水果取代蔬菜,除了容易攝取過多的熱量,對於減重與糖尿病患者而言,水果的攝取是需要節制的,所以偶爾以水果取代蔬菜是可行的,但經常或長期就不建議了。建議國人按照本署「每日飲食指南」手冊或「我的餐盤」口訣,每天攝取蔬菜3~5份,水果2~4份,份量足夠才能幫助我們維持身體的健康。 祥全文 
食安健康 預防食品中毒,路邊野菇不要採!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連假將至,不少民眾會把握休假日到戶外踏青,也常在途中發現各種野生菇類。其中,某些具毒性的野菇,外觀上與可食用菇類幾乎一模一樣,難以分辨。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提醒即使經驗豐富的專家,也不易從外觀上加以區別,且多數導致中毒的菇類,其毒素並不能透過加熱、冷凍或是其他加工方式去除。 (1)腸胃炎型: 主要症狀為腸胃不適,如噁心、嘔吐、腹痛及腹瀉。通常吃下後,短時間會出現不適反應。如最常造成民眾食品中毒的菇類—綠褶菇,其外型與可食用的雞肉絲菇及高大環柄菇(或稱白色雨傘菇)相似,常造成民眾誤認而採食。 (2)神經毒素型: 此類毒素的特點如其名,會造成神經性症狀,如大量出汗、淚腺及唾腺分泌增加、嗜睡、幻覺、神智不清或是出現攻擊性等,中毒反應發作迅速,約數小時後症狀便會消退,像是一般所稱的「迷幻蘑菇」即為此類。 (4)類戒酒藥型: 此種菇類如在短時間內與酒精同時食用,將引起頭痛、噁心、嘔吐、面部潮紅及心血管不適等反應,症狀約持續2至3小時左右。如墨汁鬼傘。 
食藥署提醒民眾,臺灣多樣化的地理環境以及高溫潮濕的氣候,相當適合菇類生長,不論是平地或高山都能見其蹤跡。若看到路邊不明菇類,應遵守「不採不食」原則,否則一旦中毒,輕則出現噁心、腹瀉及嘔吐等症狀,重則對身體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在選用菇類食材時,建議選購包裝及標示完整的產品,調理時遵守「要洗手、要新鮮、要生熟食分開、要澈底加熱、要注意保存溫度」之五要原則,預防食品中毒。
萬一食用了不明的菇類而出現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保留食餘檢體,亦可利用手機拍攝,記錄該菇類的外觀及生長地點,以利正確診斷與治療。祥全文 
生活健康 暈船暈車好困擾 防暈四招出遊不掃興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祥全文 
疾病健康 遠離腎臟病,控制三高是關鍵 !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是造成慢性腎臟病的主要原因!根據2022年台灣腎病年報,洗腎病人在透析前1年高達近8成患有高血壓,4成患有糖尿病,3成患有高血脂。除了三高慢性病之外,吸菸、肥胖以及不當藥物使用也是影響腎功能異常的原因之一。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建立良好的飲食及運動習慣,落實健康生活,定期健康檢查,並依醫囑控制三高,切勿服用偏方、草藥或來路不明藥品,才能掌握「腎」利人生! 
謹「腎」五口訣 早期發覺腎功能異常  
黃金護腎8大招 掌握健康人「腎」  祥全文 
用藥健康 中秋節用藥禁忌,避開柚子與酒精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華人習慣中秋節要吃柚子、烤肉歡聚才應景!不過您知道嗎?中秋節的美食佳餚中,有些容易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需要特別留意!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邀請杏安診所黃農茵醫師,為大家說明中秋節飲食用藥禁忌,讓大家避開用藥地雷,歡渡佳節。 
每天固定要吃藥的人,建議要避開「柚子」 
哪些藥物會受柚子影響呢?黃農茵醫師舉例,包含抗凝血藥、降血壓藥、降血脂藥、心律不整藥、免疫抑制劑、鎮靜安眠藥、性功能障礙藥物、抗癲癇藥物等都可能受柚子影響。
由於受柚子影響的藥物很多,黃農茵醫師建議:先看藥袋、藥單,只要有註記不能和葡萄柚一起吃的,就避免和柚子一起吃。她表示,柚子和葡萄柚都有「呋喃香豆素」,但因國外葡萄柚較常見,因此許多研究皆以葡萄柚進行,因此只要看到需避免與葡萄柚同用的藥品,柚子同樣要避免。 
黃農茵醫師也提醒,有些人以為吃完柚子隔久一點再吃藥也沒關係,或乾脆停藥先吃柚子,這些都是不當的用藥方式。她表示,吃柚子後影響藥物的時間長度,最長可能會達二~三天,而且藥物本來就需保持在固定時間服用,才能達到最佳藥效。因此,若需要服用藥品者,建議避免食用柚子。另外,腎功能不佳的病友,也要留意柚子的鉀含量較高,需避免食用過量,以免造成高血鉀以及身體不適。 
中秋烤肉氣氛嗨,酒精飲料要適量  
另外,黃醫師也提醒,中秋節常會吃月餅、蛋黃酥等,這些都是高油、高糖、高鹽且高熱量的食物,過量會影響血脂肪、血壓、血糖的控制,應多加節制。 
食藥署叮嚀,柚子雖有豐富的膳食纖維,但在服用藥物的情況下,應先向醫師、藥師諮詢,避免柚子與藥品產生交互作用。而飲酒也可能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請民眾多加留意,謹慎食用更健康。 祥全文 
老人健康 65歲以上長輩量六力結果出爐 視力、聽力都要特別注意 heho親子-陳韋彤
近期無論是診所、醫院人數都爆滿,原因在於社區流行多種病毒,一不小心就可能中標。對於最近的感染趨勢,兒科醫師提醒,病毒性腸胃炎最近悄悄升溫;而夏季流感幾乎來到了高點,但目前仍是以流行 A 型流感病毒為主,家長與孩子都應謹慎防範。
自從新冠疫情趨緩,民眾紛紛脫下口罩,便開始迎接著其他病毒一波又一波的反撲。台中慈濟醫院小兒科主任李敏駿分享,以兒科為例,不管是在診所或醫院,幾乎都充滿著人,連住院也都一直位於滿床狀態,即便出院也立刻被下一梯的病人補上,顯見呼吸道與腸胃道的病毒,都處於活躍高峰期。
腺病毒讓病毒性腸胃炎夏季也出沒  
其實多種不同的病毒可導致病毒性腸胃炎,最常見的是輪狀病毒、諾羅病毒及腺病毒,前兩者易流行於在秋冬及早春,腺病毒則是一整年內都會發生。但針對近期感染趨勢,李敏駿說明,病毒性腸胃炎的原本主要流行季在於 11 月至隔年 3 月間,近來的確觀察到許多病毒性腸胃炎的病人有增加趨勢,與以往流行季節相比,有稍微提早一點。 
流感位於高峰,應接種流感疫苗來防範 
李敏駿提及,今年因流感造成重症的比例,目前約接近 700 人,與往年相比有所上升,也遑論因重症而造成死亡的人數,同樣是增加。他強調,後新冠時期的免疫負債現象不知何時才能趨緩,因此家長與孩子能做的只有盡量增加身體保護力,千萬別想說感染再治療,而是應該在前端就做好預防。 
今年 10 月即將開打流感疫苗,李敏駿提醒,即便此時此刻已經感染過流感,依然有接種疫苗的必要性,一方面病毒突變速度快,再者流感有多種型別,這一次與下一次得到的病毒不見得是相同病毒株,為了能有相應廣泛的免疫力。因此仍建議接種流感疫苗,一次防範 A 流與 B 流,才能讓身體得到最好、最即時的保護。祥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