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內容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運動須知(二)運動傷害的預防與處理
 規律適量的運動固然有益身心,但仍需有正確觀念與準備措施,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運動傷害,這些觀念與措施包括:
 (一) 避免運動傷害應注意事項
 1.運動前先做暖身運動(warm-up)並續做伸展運動5至10分鐘
 暖身運動可促進血液循環,使之均衡分佈於肌肉中,並達到逐漸增加體溫與肌柔軟性之效果,可有效預防運動傷害。
 伸展活動可以有效增加關節活動度及肌肉伸展性,而減少運動的傷害;一般的運動僅做簡單伸展動作即可,但若要從事特別劇烈的運動,更需確實執行伸展運動。
 2.運動後應續做緩和運動(cool-down)10至15分鐘,整個運動才算結束
 運動後應留一些時間做緩和運動(如走步或伸展肢體),讓身體回復至休息狀態。活動量的逐漸減緩,有助於清除因運動而產生的代謝廢物及幫助血液流回心臟。
 3.運動時應使用適當裝備及護具
 使用裝備首要考慮適用的鞋子,不同種類的運動應選擇不同功能設計的鞋子,例如:慢跑、快走需穿著慢跑鞋。運動時需要保護的其他身體部位包括頭部、牙齒、眼睛、膝蓋及肘關節等。
 (二)運動傷害處置的基本原則
 1.注意運動過勞現象
 疲累及缺乏興趣,可能是運動量增加太快或太大所致,此時,需減少運動強度及頻數,以獲得足夠的休息。疼痛或不舒服則是另一個重要的警示,可能是運動過量甚至已造成傷害的徵象。
 2.運動時身體若感覺不適,應立即休息並停止運動
 休息可有效減輕因活動所引起的身體不適,並避免傷害繼續加劇。有傷害時,並應儘快找醫師。
 3.休息、冰敷、壓迫、抬高是處理急性運動傷害的四大原則
 運動時若發生急性挫傷、關節韌帶扭傷或肌肉肌腱拉傷均應立即休息、停止運動,同時對受傷部位進行冰敷,之後再用彈性繃帶施以壓迫性包紮,並抬高患部
 冰敷要領:每次時間不超過二十分鐘,但可重覆多次使用。
 
 
 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運動須知(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