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力站緣起: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生活環境的改善、生育率降低、平均餘命延長等因素,我國已開始面臨人口快速老化及少子化的情形。此外,由於現代醫療科技的進步,許多疾病已能獲得控制但無法回復原有之生理功能導致需要被照顧的失能人口日益增加,疾病型態也由急性疾病轉變為慢性疾病為主,對於醫療之需求也由「治療」轉為「治療與照顧並重」。因此,藉由活力站的設立在偏遠地區社區(部落)並以在地化服務落實偏鄉照顧服務及資源整合化、預防(延緩)老化,同時並以社區文化營造出一個該所屬的地方特色。
二、活力站目標:
1、社區需求調查,增強原有照顧之不足 :
(一) |
落實居家安全與資源可近性之健康環境並落實依賴程度中等且照顧人力稀少之家庭之無障礙設施,並提供相關長者活動運動設施及輔具之便利與可近性。
|
(二) |
建置部落老人文化健康照顧之平台,建立族群長者文化健康照顧之需求與調查之平台,持續推廣部落近便性的部落文化健康站,提供電話問安及關懷訪視、生活諮詢與照顧服務轉介、餐飲服務、心靈與文化、健康促進等活動,以強化社區長者照顧服務與支持系統,保障社區長者獲得適切的服務及生活照顧。
|
2、從培能至賦能,增加部落老人自我文化照顧能力 :
(一) |
建立社區集體照顧模式,運用社區(部落)文化健康照顧員以社區互助合作為概念,採團隊合作、集體照顧模式,共同認養部落獨居長者或失能者,進行深耕、持續性的照顧並提供居家關懷服務。
|
(二) |
落實社區文化健康照顧培訓基礎,積極培訓在地文化健康照顧員,落實各族群健康照顧的文化特殊性。 |
(三) |
強化照顧能力及技能,結合當地政府單位資源,辦理健康照顧訓練,強化主要照顧者及 長照機構人員等,部落文化照顧能力及技能。
|
3、營造多元部落文化照顧環境 :
(一) |
提供具文化敏感度的個別化照顧,建立社區內慢性疾病或失能個案名單,依據疾病別及失能別提供個別化的照顧。 |
(二) |
達成社區長者在地終老的目標,希望推動部落(社區)長者「在地老化」,讓老人家能在熟悉的部落(社區),安心有尊嚴地度過餘生,以符合民族文化、倫理及人性化的需求。
|
(三) |
發展跨文化觀點建構各民族文化健康照顧準則,將社區族群傳統及文化健康照顧價值與意義作有系統的建置,以作為健康照顧決策及行動的準則。 |
三、活力站核心理念: (一)營造社區居家生活無障礙。 (二)社區長者身體健康有關懷。
(三)延緩及預防長者老化功能。
四、活力站實施地點:
設站鄉鎮
|
服務時間
|
設站地址
|
各站連絡窗口電話
|
金鋒鄉嘉蘭 健康活力站
|
每星期一、三、五(08:30~12:00) |
臺東縣金峰鄉嘉蘭村3鄰153號 |
(089)751472 吳金桃 護理員 |
東河鄉東河 健康活力站
|
每星期五 (08:30~12:00)
|
臺東縣東河鄉東河村南東河384號 |
(089)891594 簡志龍 社工員 |
東河鄉泰源 健康活力站
|
每星期二、四(08:30~12:00) |
臺東縣東河鄉泰源村本部落251號 |
(089)891594 簡志龍 社工員 |
成功鎮小馬 活力站
|
每星期四、五(08:30~12:00) |
臺東縣成功鎮信義里小馬路44號 |
(089)322833-151 |
成功鎮都歷 活力站
|
每星期二、三(08:30~12:00) |
臺東縣成功鎮信義里都歷路156號 |
五、服務對象: (一)65歲(55歲原住民)以上長者。
(二)55歲以上山地原住民。
(三)55歲以上之身心障礙者。
六、主要工作項目:
1、推動社區長者文化健康照顧計畫 :
(一) |
提供適切之健康輔具諮詢服務:依疾病或失能狀況提供健康輔具(如血壓計、輪椅、助行器等)之使用。 |
(二) |
十年長照關懷服務諮詢:重建「集體照顧模式」讓在地部落組織參與提供失能者居家服 務,採團隊合作、集體照顧模式,共同認養部落獨居老人或失能者,進
行深耕、持續性的照顧並提供居家關懷服務
|
2、建置部落老人文化健康照顧平台 :
設置社區近便性的部落文化健康站,結合社區在地人力,提供電話問安及關懷訪視、生活諮詢與照顧服務轉介、餐飲服務、心靈與文化、健康促進等活動,共同照顧部落獨居老人或失能者且同住者無照顧能力,提供沐浴或家事(務)服務等基本生活照顧。
|
3、開站服務內容如下 :
時間 |
活動內容 |
08:00-09:00 |
報到/相見歡 |
09:00-09:50 |
量血壓/健康操 |
09:50-10:00 |
休息時間 |
10:00-11:30 |
動態活動:遊戲/團體活動/球類活動/郊遊競賽活動 靜態活動:系列講座/音樂欣賞/手工技藝/養生保健 |
11:30-12:30 |
午餐時間(共餐) |
12:30-13:30 |
賦歸 |
13:30-15:00 |
關懷訪視/電話問安 |
15:00-16:00 |
資料建檔、活動檢討 |
七、預期效益:
(一) |
減輕家庭照顧者負擔,降低因經濟因素而放棄接受照顧之個案數,達成社區長者在地終老之目標。 |
(二) |
強化社區長者特定文化照顧之無縫接軌,避免部落(社區)因道路交通中斷而造成服務輸送中斷。 |
(三) |
有效建構部落具有文化內涵之照顧環境,並增加部落(社區)在地工作機會。 |
(四) |
建構社區民族文化照顧知識體系,提升原住民老人文化照顧網絡資料之共享機制,並強化照顧專業人員對文化照顧之敏感度。 |
(五) |
完善十年長照照顧諮詢與輔導機制,強化照顧知能及技巧。 |
|